董崇霄
初二、1班董崇霄,一个热爱国学的儒雅少年。对他而言,国学是探寻中华文化的一把钥匙,而如何接过这把钥匙,打开中华文化之大门,他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最好的阐述:三岁背诗,五岁习书法,步入初中,开始尝试文言文创作。崇霄者,何许人也?请阅《崇霄自传》。
董崇霄,山东济南人也。家父引自葛洪句:“崇峻不凌霄,则无弥天之云”,寄以希望,亦以明志。
余幼而事学,俯习不怠,敏而好之,而十三年所见甚浅。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寝。笃志明心,涉猎博杂,音律、算术、地理、格物,亦有所得。务学之暇,留心翰墨,味钟张之余烈,挹羲献之前规。而有乖入木之术,无间临池之志。但观真之庄正,草之流畅,隶之和雅,篆之宛转,行之风神。余习书八年,但亦略窥其奥。余恬淡少言,温纯和善,交好于人。常怡然自乐,著文章以自娱,晏如也。
舞勺之年,求学东城学府。虽少不聪慧,甚感于桃李芬芳。师道尊严,传道受业解惑;情之切切,春蚕蜡炬使然。时光荏苒,点点滴滴,相与茁壮。曾记否,高新诗词大会,敦敦教导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,弟子不才,虽未鳌头夺冠,但亦奖台折桂。贤师殷殷目光,感同身受。师道既尊,学风自善。每念及此,心有戚戚。
子曰:“学不可以已。”余虽不求闻达,亦有栋梁之志,但求益于社稷黎民。行路虽难,歧路虽多,余必砥砺前行,竭力而搏,终信长风破浪会有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