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主任风采 | 愿付平生蝼蚁力 启开莘莘学子心
![]() |
孙付利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 初一2班班主任 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师 区班级管理先进个人 区优质课一等奖 市创新课一等奖 省优秀课例 |
|
教育格言:孩子像花朵却不是花朵,只有能走进他们内心的教育才能有效果。 |
【尊重,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自觉】
十年的教学经验,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,孙老师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道德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,每一个孩子本身都具有道德学习的潜能,所以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,逐渐唤醒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,淡化教育痕迹,深化精神轨迹。
新生入学的第一天,为了使孩子们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,增强对升入初中的成长感和仪式感,她早早地布置好教室,站到班门口以握手的方式欢迎孩子们的到来。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,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宽松的环境促进他们展现自我、服务他人,孙老师没有说教,只是在黑板上呈现了这样几个短句“欢迎你我的家人!想做什么,该做什么,能做什么,去做!”在这样的归属感的引领下同学们纷纷开始卫生的打扫,整理桌椅,踊跃奔忙为大家搬新书,发校服,23名来自不同学校的新同学就这样互助互爱汇聚成温暖的二班。
为了充分锻炼同学们自我管理的能力,在建班之初孙老师再三斟酌确定了“六自一体”的班级管理品牌,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,六个学习共同体已经组建,并展开了各方面的竞争与合作。经民主选举组建了第一届班委,在班委的带动下全体同学群策群力形成了《2018级2班班级公约》,每位同学都有责任提醒大家,自我管理,共同成长。
【关爱,开启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】
爱,能温暖心灵。小班化教学,最大的优势在于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锻炼和展现的机会。老师们也会更细致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。孙老师每一天用心观察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,和家长朋友保持密切联系,从细微处用关爱温暖每一个学生,以教育的温度孵化成长的无限可能。
二班学生:“班干部竞选失败,内心五味杂陈的时候,孙老师告诉我这不是因为我不优秀,而是那位同学在临时班委工作中得到了大家的信任,希望我以后也能努力让大家看到我的能力。那一刻觉得好温暖。”——孙老师后记:通过努力这位同学以高票被同学们推选加入校学生会,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平台。
二班学生:“小学的我就是一个“三无”学生(没荣誉、没经验、没成绩),来到初中的第一天因为帮同学们干了些活就得到了孙老师的器重,我不知道孙老师工作了多少年,但我觉得她特别有经验,很能理解我,经常鼓励我。”——孙老师后记:这位“三无”同学入学以来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,表现出色,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扬,逐步改正不良学习习惯,成绩稳步提升。
爱,能缓解疼痛。相信很多家长的都有过这样经历,当年幼的孩子出现轻微磕碰而哭闹时我们会安抚他“妈妈吹吹(揉揉)就不疼了。”这句话效果可以说几乎是立竿见影的。初中的学生虽然个头长了很多,但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,内心的第一需求依然是关爱而不是唠叨和训斥。
二班学生:“今天跑操,因为不小心踩鞋我们这一列女生都摔倒了,幸好是塑胶跑道,我们跑的也不快,只是磕到了膝盖擦到了手。孙老师急切地跑过来问我们有没有受伤,疼不疼,没有训我们而是嘱咐我们一定注意安全。那一刻我们都忘了疼痛。”——孙老师后记: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二班女孩,她们活泼开朗,坚强勇敢,细腻温暖,她们也是我们初一二班的学习委员,语文课代表,英语课代表,道法课代表,纪律管理员……是这个班级独特又闪亮的每一个。
爱,能启发成长。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,自我意识逐渐觉醒,开始强烈的抵触和反抗家长、老师的说教。“亲其师信其道”,当我们能用爱启开孩子的心门,建立良好沟通,我们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。
二班学生:“老师,希望你今后要多多关心自己的女儿,虽然您很忙,但毕竟她还是个小朋友,您要像对我们一样对她温柔啊。”——孙老师后记:听到孩子这样的话,着实惊讶和感动。就在两周前的广播操比赛,这个12岁的孩子还因为自己的动作不标准而惭愧得眼神闪躲,为了让他不再拘谨,于是每一次对他的称呼都在名字前加上“我们”。之后,时时刻刻热爱班级的他成功竞选为班级的生活委员,帮同学们盛饭发水果,带领大家改良午餐习惯,端饭前门进后门出防止碰撞,细心而周到。
我们把孩子比做花朵,但他们不是花朵,只有真正走进他们心灵的教育才更有效果。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,孙老师一直坚持用心、用情、有法、有恒,力争让教育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,在学生最需要处、最恰当时发生。
教师工作常因它的琐碎而让人疲惫,而孙老师却正是在这份琐碎中感受着教师职业的价值感。在孩子们的点滴成长中享受着作为教师的幸福感。愿付平生蝼蚁力,启开莘莘学子心,是孙老师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