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EM伴我们一路成长
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中学自建校以来,始终致力于教育创新、教育变革,积极寻找新的教育发展方向,成为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、济南市中小学创客空间,并成功入选“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”第二批种子学校。
学校积极推进科技兴教和学科融合,在人工智能教育、创客教育、STEM教育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——基于校园生活的STEM创新教育,并为之不懈努力。
一、一点一滴浇筑成长——学校申报STEM教育课题
2019年6月,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,参与中国教科院组织的“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”活动,并主动申报课题。
2019年10月31日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第二批开题课题名单,我校申报的课题《STEM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》顺利通过答辩,准予开题,同时我校成为“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”第二批种子学校。
课题的顺利申报,一方面得益于我校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的3间创客教室:机器人教室、航空航天教室、创意智造教室,为学校开展STEM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硬件保障;另一方面得益于学校精干的STEM课题项目团队,为课题的申报献计献策。
研究团队从校园生活中发现问题,开展STEM教育主题活动,逐步确立了包含5个版块、12个项目的课程体系。
课题的申报,深化了教师对STEM共同体的认识,拓展了教师的成长空间,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的同时,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。STEM教育不仅孵化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,也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新的平台。
二、脚踏实地播种未来——教师丰富STEM课程资源
疫情期间,学校也没有停歇STEM教育探索的步伐。校领导定期与STEM教师团队开展研讨,不断完善STEM项目课程内容。
研究团队划分出STEM课程中每个项目的“4+1”实施模式。“4”指项目实施的顺序,即项目启动阶段、作品设计阶段、制作实现阶段、总结分享阶段;“1”指多元评价阶段。每个阶段均设计相关活动,包括发现问题、完成任务、制作阶段性作品。
基于此,学校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STEM项目课程资源,包括实施流程图、项目内容思维导图、项目式教学活动案例、项目式教学设计、项目式教学课件、评价量表等内容。
案例集截图
教案
课件
评价量表
项目内容思维导图
精心的准备、充分的研讨都让我们的项目内容越来越完善,越来越具体。教师们渐渐从理论层面下沉到实践层面,使STEM项目教学变成教师们可实际操作和开展的教学活动,真正做到了既仰望星空,又脚踏实地。
三、汲取营养奋力发展——学生初探STEM项目活动
疫情期间,东城逸家中学作为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种子学校,积极担当,勇于作为。
为了充实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,同时也为开学后学生能够顺利参与到STEM课题项目中来,我校教师根据学校申报的12个主题项目的内容,积极探寻居家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契合点,将STEM教育巧妙融入到学生的居家过程中,为此教师根据各项目特点设计相应的任务清单,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指导和自主实践的方式居家探索STEM内容。
学生基于任务清单,积极实施探究活动。通过查阅资料,提升学生的信息搜索和信息整理能力;通过绘制思维导图,发散学生的思维,帮助学生更好地联想和创新;通过书写项目策划书,让学生梳理项目思路,锻炼逻辑思维能力。学生在动手参与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奥秘与探索的乐趣。
四、春暖花开等你归来 ——STEM教育探索始终在路上
《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》里写道:STEM教育应该纳入国家创新性人才培养战略,是跨学科、跨学段的连贯课程群,是面向所有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载体,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创新实践。
经过不懈努力,学校STEM教育取得初步成果。
在山东省中小学在线教育项目式学习案例征集活动中,学校上报的《智能垃圾桶》和《智能窗户》案例均顺利通过二审。
3月10日,学校参与的“未来工程师2020创意花窗”比赛,通过第一阶段的线上预选赛。山东共有5所学校入围第一阶段的比赛,其中济南入选的仅东城逸家中学1所。
在新学期,学校还将继续开展STEM项目式活动,并将其作为正式课程与同学们见面,帮助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、知识迁移、提升元认知能力,尽享创造的乐趣。
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,我校将会建立起系统化、本土化、特色化、项目化的校本课程,谱写我校STEM教育发展的新篇章。
春已来,花渐开,我们热切期待同学们能在stem课程中不断收获,不断成长,不断用无限的创意带来无限的惊喜。